第四百三十三章 矛盾-《明末风云起》
第(2/3)页
他仿佛已经看见一封封的奏章被递上来,一个个大臣在他的面前的跪下,慷慨陈辞。什么割地祈合愧对二祖,城下之盟重演故宋亡国之祸,天下正朔岂可向夷狄纳贡这些陈词。朝臣们必定是一片主战的声音,他们不用去管粮饷无着,不用去管士气低迷,不用去管内外交困无兵可调,他们只要史书上的一笔赞叹,只要后人的一声喝彩。
崇祯缓缓的闭上了眼睛,他无力阻挡朝臣们的反对,这个事情他没有占据道德的上风。他可以将内阁首辅一个接一个的换,他可以把尚书督臣下狱,斩首,甚至是凌迟,但是天下人最多也是有些微词,因为他做的有理。议和这样的大事,他不敢独断,他也同样希望自己在史书中的形象能够受人敬仰,而不是遭人唾骂。
陈新甲没有看到崇祯的失望,他继续说道:“清国皇帝所图不小,即便是主动来打,也要承担背盟的责任,这对清廷来说也是艰难的选择。否则如何取信朝鲜,蒙古诸部以及为数不少的汉臣?而我大明则可以趁此时机,调集边兵,迅速将中原流贼剿灭。流寇既除,百姓安定,粮饷自然充裕。比拼国力,清国远不是我大明的对手。”
提到朝鲜,提到了汉臣,崇祯又想起了洪承畴,还有了无消息的朝鲜方面。他问道:“朝鲜还没有消息吗?营救在辽阳做人质的朝鲜世子,计划何时施行?”
陈新甲一愣,随即无奈的回道:“陛下,此事怕是无从施行了。据传,朝鲜与我有联络的林庆业将军等人已经被抄家灭族,朝鲜现在已经彻底断了与大明的联系。”
“可惜了,要是能把朝鲜世子救回去,朝鲜就能和大明对清国两面夹击了。可惜啊。”崇祯惋惜异常。自从袁崇焕坐视朝鲜被后金迫降之后,大明就在辽东没有任何优势了。现在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,还功亏一篑了。
陈新甲低声的奏报道:“此事机密,有可能是洪亨九向清廷泄密的。马绍愉回报说,他看见洪亨九已经剃发了。”
“不要提那个逆贼!”崇祯暴怒的吼道:“朕对他恩宠有加,他却是将仁义忠节全都踩在脚下!无耻之尤!”
他更加暴怒的是自己被愚弄。所有人都认为洪承畴必会死难,可是他把祭文都烧了,还辛辛苦苦的亲自去祭奠表彰。最后却是得知洪承畴还活着,而且还投降了清廷。对于一个九五至尊的皇帝来说,这是莫大的羞辱!
陈新甲立刻收声,不敢再说。
“朕会下个旨意给你,”崇祯平复一下情绪,说道:“你回去上个折子,自辩一下。总要给朝臣们一个交代。”
陈新甲没有领旨,而是解释道:“其实这个事情让众臣知道也好,将来合议成功了,也是要昭告天下的。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。清国那里只等着交换了和书和誓书,两国就能正式达成和议了。请陛下早下诏书才是。如今闯贼曹贼在豫,献贼和革左等贼在皖,几成席卷之势,必须尽早调集精锐大兵前去剿抚,方能安定中原。”
第(2/3)页